计算机网络¶
2009年统考真题¶
某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,路由器R1通过接口E1、E2分别连接局域网1、局域网2,通过接口L0连接路由器R2,并通过路由器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。R1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.118.2.1;R2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.118.2.2,L1接口的IP地址是130.11.120.1,E0接口的IP地址是202.118.3.1;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是202.118.3.2。
R1和R2的路由表结构如下:
1) IP地址空间202.118.1.0/24划分为两个子网,分别分配给局域网1和局域网2,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IP地址数不少于120个。请给出子网划分结果,说明理由或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。
2) 给出R1的路由表,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、局域网2的路由、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。
3) 请采用路由聚合技术,给出R2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
2010年统考真题¶
某局域网采用CSMA/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,数据传输速率为10 Mb/s,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是2 km,信号传播速率是200 000 km/s。请回答下列问题,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。
1) 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,则从开始发送数据的时刻起,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为止,最短需要经过多长时间?最长需要经过多长时间(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,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)?
2) 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,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(1518字节)向主机乙发送数据,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,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。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(不考虑以太网的前导码)?
2011年统考真题¶
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-15-C5-C1-5E-28,IP地址为10.2.128.100(私有地址)。图1是网络拓扑,图2是该主机进行Web请求的一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 B的十六进制及ASCII码内容。
1) 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?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?
2) 该主机在构造图2的数据帧时,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?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
3) 假设HTTP/1.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,一次请求-响应时间为RTT,rfc.html页面引用了5幅JPEG小图像。问从发出图2中的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,需要多少个RTT?
4) 该帧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,需修改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?
2012年统考真题¶
主机H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,IP地址为192.168.0.8,服务器S的IP地址为211.68.71.80。H与S使用TCP通信时,在H上捕获的其中5个IP分组如表1所示。
1) 表1中的IP分组中,哪几个是由H发送的?哪几个完成了TCP连接建立过程?哪几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?
2) 根据表1中的IP分组,分析S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字节数是多少。
3) 若表1中的某个IP分组在S发出时的前40 B如表2所示,则该IP分组到达H时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?
2013年统考真题¶
假设Internet的两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下图所示,自治系统AS1由路由器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;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、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。各子网地址、R2的接口名、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下图所示。
1) 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。利用路由聚合技术,给出R2的路由表,要求包括到达图中所有子网的路由,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。
2) 若R2收到一个目的IP地址为194.17.20.200的IP分组,R2会通过哪个接口转发该IP分组?
3) R1与R2之间利用哪个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?该路由协议的报文被封装到哪个协议的分组中进行传输?
2014年统考真题¶
2015年统考真题¶
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,其中路由器内网接口、DHCP服务器、WWW服务器与主机1均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,相关地址信息见图中标注;主机2~N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等配置信息。
1) 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~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什么?主机2使用DHCP协议获取IP地址的过程中,发送的封装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?
2) 若主机2的ARP表为空,则该主机访问Internet时,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
3) 若主机1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分别配置为255.255.255.0和111.123.15.2,则该主机是否能访问WWW服务器?是否能访问Internet?请说明理由。
2016年统考真题¶
假设下图中的H3访问Web服务器S时,S为新建的TCP连接分配了20 KB(K=1024)的接收缓存,最大段长MSS=1 KB,平均往返时间RTT=200 ms。H3建立连接时的初始序号为100,且持续以MSS大小的段向S发送数据,拥塞窗口初始阈值为32 KB;S对收到的每个段进行确认,并通告新的接收窗口。假定TCP连接建立完成后,S端的TCP接收缓存仅有数据存入而无数据取出。
1) 在TCP连接建立过程中,H3收到的S发送过来的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和ACK标志位的值分别是多少?确认序号是多少?
2) H3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多少?此时H3的拥塞窗口变为多少?H3的发送窗口变为多少?
3) 当H3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,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段序号是多少?H3从发送第1个数据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,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(忽略段的传输延时)?
4) 若H3与S之间通信已经结束,在t时刻H3请求断开该连接,则从t时刻起,S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?
2017年统考真题¶
甲乙双方均采用后退N帧协议(GBN)进行持续的双向数据传输,且双方始终采用捎带确认,帧长均为1000 B。Sx,y和Rx,y分别表示甲方和乙方发送的数据帧,其中x是发送序号,y是确认序号(表示希望接收对方的下一帧序号);数据帧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字段均为3比特。信道传输速率为100 Mbps,RTT=0.96 ms。下图给出了甲方发送数据帧和接收数据帧的两种场景,其中t0为初始时刻,此时甲方的发送和确认序号均为0,ti时刻甲方有足够多的数据待发送。
1) 对于图(a),t0时刻到ti时刻期间,甲方可以断定乙方已正确接收的数据帧数是多少?正确接收的是哪几个帧?(请用S形式给出。)
2) 对于图(a),从ti时刻起,甲方在不出现超时且未收到乙方新的数据帧之前,最多还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?其中第一个帧和最后一个帧分别是哪个?(请用Sx,形式给出。)
3) 对于图(b),从ti时刻起,甲方在不出现新的超时且未收到乙方新的数据帧之前,需要重发多少个数据帧?重发的第一个帧是哪个?(请用S,形式给出。)
4) 甲方可以达到的最大信道利用率是多少
2018年统考真题¶
某公司的网络如下图所示。IP地址空间192.168.1.0/24被均分给销售部和技术部两个子网,并已分别为部分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了IP地址,销售部子网的MTU=1500 B,技术部子网的MTU=800 B。
1) 销售部子网的广播地址是什么?技术部子网的子网地址是什么?若每个主机仅分配一个IP地址,则技术部子网还可以连接多少台主机?
2) 假设主机192.168.1.1向主机192.168.1.208发送一个总长度为1500 B的IP分组,IP分组的头部长度为20 B,路由器在通过接口F1转发该IP分组时进行了分片。若分片时尽可能分为最大片,则一个最大IP分片封装数据的字节数是多少?至少需要分为几个分片?每个分片的片偏移量是多少?
2019年统考真题¶
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,其中R为路由器,主机H1~H4的IP地址配置以及R的各接口IP地址配置如图中所示。现有若干以太网交换机(无VLAN功能)和路由器两类网络互连设备可供选择。
1) 设备1、设备2和设备3分别应选择什么类型的网络设备?
2) 设备1、设备2和设备3中,哪几个设备的接口需要配置IP地址?为对应的接口配置正确的IP地址。
3) 为确保主机H1~H4能够访问Internet,R需要提供什么服务?
4) 若主机H3发送一个目的地址为192.168.1.127的IP数据报,网络中哪几个主机会接收?
2020年统考真题¶
某校园网有两个局域网,通过路由器R1、R2和R3互联后接入Internet,S1和S2为以太网交换机。局域网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,路由器部分接口以及各主机的IP地址如下图所示。
假设NAT转换表结构为:
1) 为使H2和H3能够访问Web服务器(使用默认端口号),需要进行什么配置?
2) 若H2主动访问Web服务器时,将HTTP请求报文封装到IP数据报P中发送,则H2发送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?经过R3转发后,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?经过R2转发后,P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?
2021年统考真题¶
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,以太网交换机S通过路由器R与Internet互联。路由器部分接口、本地域名服务器、H1、H2的IP地址和MAC地址如图中所示。在t0时刻H1的ARP表和S的交换表均为空,H1在此刻利用浏览器通过域名www.abc.com请求访问Web服务器,在ti时刻(ti>t0)第一次收到了封装HTTP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,假设从t0到ti期间网络未发生任何与此次Web访问无关的网络通信。
1) 从t0到ti期间,H1除了HTTP之外还运行了哪个应用层协议?从应用层到数据链路层,该应用层协议报文是通过哪些协议进行逐层封装的?
2) 若S的交换表结构为
3) 从t0到ti期间,H2至少会接收到几个与此次Web访问相关的帧?接收到的是什么帧?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
2022年统考真题¶
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,R为路由器,S为以太网交换机,AP是802.11接入点,路由器的E0接口和DHCP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如图中所示;H1与H2属于同一个广播域,但不属于同一个冲突域;H2和H3属于同一个冲突域;H4和H5已经接入网络,并通过DHCP动态获取了IP地址。现有路由器、100Base-T以太网交换机和100Base-T集线器(Hub)三类设备各若干台。
1) 设备1和设备2应该分别选择哪类设备?
2) 若信号传播速度为2×10^8 m/s,以太网最小帧长为64 B,信号通过设备2时会产生额外的1.51 µs的时间延迟,则H2与H3之间可以相距的最远距离是多少?
3) 在H4通过DHCP动态获取IP地址过程中,H4首先发送了DHCP报文M,M是哪种DHCP报文?路由器E0接口能否收到封装M的以太网帧?S向DHCP服务器转发的封装M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?
4) 若H4向H5发送一个IP分组P,则H5收到的封装P的802.11帧的地址1、地址2和地址3分别是什么?
2023年统考真题¶
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,主机H登录FTP服务器后,向服务器上传一个大小为18000 B的文件F。假设H为传输F建立数据连接时,选择的初始序号为100,MSS=1000 B,拥塞控制初始阈值为4 MSS,RTT=10 ms,忽略TCP段的传输时延;在F的传输过程中,H均以MSS段向服务器发送数据,且未发生差错、丢包和乱序现象。
1) FTP的控制连接是持久的还是非持久的?FTP的数据连接是持久的还是非持久的?当H登录FTP服务器时,建立的TCP连接是控制连接还是数据连接?
2) 当H通过数据连接发送F时,F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是多少?在断开数据连接过程中,FTP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次挥手ACK段的确认序号是多少?
3) 在H通过数据连接发送F的过程中,当H收到确认序号为2101的确认段时,H的拥塞窗口调整为多少?收到确认序号为7101的确认段时,H的拥塞窗口调整为多少?
4) H从请求建立数据连接开始,到确认F已被服务器全部接收为止,至少需要多长时间?期间应用层数据平均发送速率是多少?
2024年统考真题¶
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天之后的“第五疆域”,网络技术是网络疆域建设与治理的基础。路由算法与协议是网络核心技术之一,对其准确认知、合理选择与应用,对于网络建设十分重要。假设现有互联网中的4个自治系统互连拓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。其中,AS1运行内部网关协议RIP;AS3规模较小,自治系统内任意两个主机间通信,经过路由器数量不超过15个;AS4规模较大,自治系统内任意两个主机间通信,经过路由器数量可能超过20个。
1) 若仅有RIP和OSPF内部网关协议供选择,则AS4应该选择哪个协议?
2) 若AS3中的某主机向本自治系统内另一主机发送1个IP分组,为确保该IP分组能够被正常接收,则该IP分组的初始TTL值应该至少设置为多少?
3) 假设AS1中的路由器同一时刻启动,启动后立即构建并交换初始距离向量,之后每隔30 s交换一次最新的距离向量,则从交换初始距离向量时刻算起,R11~R16路由器均获得到达网络210.2.3.0/24的正确路由,至少需要多长时间?均获得到达网络210.2.4.0/24的正确路由,至少需要多长时间?
4) R44向R13通告到达网络136.5.16.0/20路由时,由BGP协议哪类会话完成?通过哪个BGP报文通告?R13通过BGP协议的哪类会话将该网络可达性信息通告给R14和R15?
5) 若R14和R15均收到分别由R11、R12、R13通告的到达网络136.5.16.0/20的可达性信息如下: 目的网络:136.5.16.0/20,AS路径:AS2 AS8 AS19,下一跳:R11 目的网络:136.5.16.0/20,AS路径:AS3 AS7 AS11 AS19,下一跳:R12 目的网络:136.5.16.0/20,AS路径:AS4 AS10 AS19,下一跳:R13 则在无策略约束情况下,R14和R15更新路由表后,各自路由表中到达网络136.5.16.0/20路由的下一跳分别是什么(用路由器名称表示)?